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中,通过不断创新突破,中医药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逐渐成为三地融合发展的纽带——
晨曦微露,珠江口波光粼粼,南海之滨的气候仍然温暖湿润。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等珠三角九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片创新之地,正在探索一条有关机制创新和与世界对话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粤港澳三地同题共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创新探索。”广东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亚洪在接受采访时说。
湾区潮涌,中医启航。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机制创新:中医药资源加速流动
澳门的陈小姐因双侧卵巢囊肿、生理期疼痛不已,前往澳门镜湖医院中医科求医。医生开具药方后,陈小姐试用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明星中药制剂”莪棱胶囊,用药一个月后,陈小姐的痛经症状有所缓解。如今,她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常备着这款药剂,遵医嘱按时服用,“很方便,出差还可以带着药。”澳门的患者用上广东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这一突破性成果,得益于广东省中医院联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牵头协调下的院内制剂跨境使用。
如何突破法规政策差异障碍,让中医药服务在境外落地生根,一直是中医药“出海”的一道难题。在粤港澳大湾区,答案正在变得清晰。自启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以来,以制度创新为牵引,中医药资源得以在不同经济制度、不同关税区和不同货币体系下加速流动,也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了创新示范。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明确提出,“聚焦粤港澳三地在中医药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和体制机制上存在的差异,积极探索破解中医从业人员执业、中药产品互通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制定扶持政策,实施优惠措施,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提供政策保障,加速优质中医药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流动。”
2023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5款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境至澳门镜湖医院使用,填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境使用空白。2025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两款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获广东省药监局出境审批。2025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第二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跨境使用也已获批。
同样形成突破性成果的,还有为港澳传统中成药开辟的“绿色通道”——今年4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这一政策背景下,港澳口服中成药处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的品种无需新增药理毒理研究资料。审批流程上药学资料要求大幅简化,允许沿用港澳原工艺参数。
2025年7月,又一政策的落地,让香港的老年“中医粉”有了更好的选择。7月31日起,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正式接入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65岁及以上持有香港身份证的长者可在大德路总院使用香港特区政府发放的长者医疗券支付门诊费用。首位“尝鲜者”是今年80岁的邓女士,在该院耳鼻喉科就诊后满意而归。这是该计划首次纳入三甲中医医院,目前可适用于该院10个指定科室的19个专科门诊,包括内科门诊、慢病管理门诊、眼科和针推康复门诊等。
2025年12月,香港中医医院将正式起航,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关注下,广东省中医院为香港中医医院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中医院将会分阶段开展服务,提供以纯中医、中医为主的以及中西医协作的医疗服务。
人才互通:夯实中医药服务基础
9月28日上午,澳门镜湖医院霍英东博士专科医疗大楼演讲厅内气氛热烈,澳门镜湖医院药物临床试验(GCP)机构成立挂牌仪式暨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揭牌、名医师带徒仪式在此举行。粤澳中医药合作再落关键一子,广东省中医院倾力助推澳门镜湖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填补空白”,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梁雪芳、杨京华首批3位专家入驻镜湖医院名中医工作室,以师带徒模式助力澳门培育中医药骨干队伍。
人才,是粤港澳中医药合作最坚实的纽带,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的重要一环。
“我们设有常态化进修交流计划,每年会组织约100名港澳相关人员前往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中山、深圳、珠海等地医院实践学习。”邱亚洪介绍。
2024年4月,“大湾区进阶中医临床培训计划”培训班在广州开班。该项目由广东省中医院和香港医院管理局联合启动,根据该项目内容,香港医院管理局结合香港中医专科发展需求,从具有8年或以上临床经验的中医师或曾以学员身份参与“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计划”的中医师当中择优选派,每届20名,分批次到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为期24个月的中西医协作发展方面的进修培训。
与此同时,在粤港澳高级医疗卫生人才合作项目框架下,广东省已遴选包括3名中医师在内的16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以“外聘医生”的身份赴香港公立医院工作,以人才为纽带,让优质中医药服务在香港落地生根。
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也在人才培养上聚力。产业园联合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政府机构及20余家院校、协会,截至今年9月30日,累计开展专业培训与交流活动106期,覆盖学员8000余人次。
产业联动:打造高地建设重要支撑
科技和产业,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高地的一体两翼。
2023年12月,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揭牌启动。2024年11月9日,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Ⅰ期正式启用。该实验室致力于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力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新引擎。
除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之外,一批充满科技实力的药企也在产业园茁壮成长。
2021年,广药国际(澳门)青洲制药厂落成投产。制药厂坐落于澳门青洲跨境工业区内,设有中药颗粒剂、水蜜丸、大蜜丸剂、硬胶囊、软胶囊、片剂和搽剂制剂生产线,已取得澳门特区政府颁发的《药物工业生产准照》等资质,为澳门最大且首个符合现代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管理的中药制剂制造示范工厂。